善思录:(陆天然/文)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3000多名省级状元曾是“天之骄子”,但如今能被大众熟知的企业家、院士寥寥无几。他们的人生高开低走,是偶然还是必然?这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社会不是考试,赢在起跑线的人,未必能赢在赛道终点。
一、学霸的“上帝视角”:才华横溢,却输在“不会弯腰”很多学霸习惯了“碾压式”的成功,误以为世界非黑即白。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语文老师,逻辑思维极强,讲课风趣幽默,却因不屑“搞关系”,一生未获提拔。他总说“万事不求人”,可当机会真的来临时,清高反而成了绊脚石。
社会不是考场,没有标准答案。你以为“靠才华就能赢”,但现实中,90%的问题需要“软着陆”——和领导沟通要软,和同事合作要软,甚至面对不公时,也要学会“弯腰”。历史上的大人物,哪个不是在低谷中学会了低头?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真正的强者,从不怕暂时“弯下腰”。
展开剩余65%二、社会结构的残酷性:再牛的才华,也需要“土壤”我有个朋友曾带团队在北方搞销售,用22%的资源创造了45%的利润,却因看不起华东、华南区的“低效”,处处碰壁。后来才明白:资源分配、人际关系、时机选择,这些“软技能”才是生存的关键。
状元们的失败,往往源于“纯粹思维”——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世界就该围着自己转。但社会是一张网,你得学会在规则中跳舞。就像雷军,他不是状元,却能把小米做成世界500强;董明珠从基层销售逆袭,靠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对人性的洞察。
三、真正的卓越,是“硬实力+软身段”的平衡有人说“职场如战场”,但战场讲究战术,社会更讲究“战略”。我见过太多高学历人才,要么恃才傲物被边缘化,要么抱怨“怀才不遇”,却从不反思自己的处世方式。而那些能成事的人,往往都有两个特点:
1. 底层逻辑正:不投机取巧,坚持原则;
2. 行为处事端:能屈能伸,灵活变通。
就像任正非在华为被美国制裁时,既硬气地说“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又柔软地调整策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状元们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社会不是考试,分数高不等于人生赢。真正能走远的人,既能保持才华的锋芒,又懂得用柔软的姿态在社会中扎根。
记住:别用“上帝视角”看别人,学会弯腰才能看清脚下的路;才华是武器,但处世能力才是盾牌;底层逻辑要正,但身段要软。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既有不低头的勇气,也有弯得下腰的智慧。加油!
作者简介: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杠杆股票配资,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发布于: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