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本公告日实盘杠杆,股东嵊州市君泰投资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1621.75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22.69%,股东吕慧浩已累计质押股份507.18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69.92%。本次质押后昂利康十大股东的累计质押股份占持股比例(占持股比例的计算以公司最新一期财务报表公布的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为基准)见下图:
编者按:
2023年12月28日,南沙区港湾街道成立,作为广州市最年轻的街道,身肩建设广州滨海国际门户的重任。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一年来,港湾街道围绕“为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山海门,做强‘蓝色动力源’”这一主线,紧扣“活力港湾”“和美港湾”“幸福港湾”发展定位,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即日起,南方+推出“港湾满岁共图南”系列观察文章,敬请垂注!
从“滨海一隅”到“科创高地”,港湾街道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崛起一支南沙科技创新生力军,向着发展实体经济的主力街,释放奔涌活力。
11月8日,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科电子”)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南沙第16家上市企业。
晶科电子是港湾街道众多上市企业的代表,目前产值规模近25亿元,业务辐射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为南沙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0多人的公司规模,也为街道带来实实在在的“人气”。
背靠港湾街道,晶科电子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周边聚集,包括风险基金、上市企业、高等院校等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合作。
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港湾街道“硬核”的科创实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活力。
设立在街道内的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已成功孵化超100家科技企业,其中包括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紧邻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导入知识产权服务和交易、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资源,已推动1172项关键技术成果对接转化,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额达8亿元。
一个年轻的街道,何以汇聚众多“高精尖”的力量?
首先,凭借南沙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南沙湾枢纽片区优势区位,享有《南沙方案》赋予的“双15%”税收优惠政策,是三大先行启动区中建设最为成熟的产业聚集地。
据统计,片区已集聚规上企业共10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1家,占三大先行启动区规上企业入驻总量超六成。
享有“双15%”税收优惠政策共29家企业,年度减免税额达9.06亿元,占全区近八成。
系统的产业链体系,为上中下游企业业务对接创造条件。成立以来,港湾街道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商贸服务、航运服务、文化旅游、海洋科创五大产业,串联形成“一带一芯两组团”的产业格局。
截至目前,累计2万余家经营主体进驻,其中四上企业226家,较2023年增加67家;全年实现产值营收总量达1000亿元,较去年增加164.3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专精特新企业26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87家。
优质的载体资源,为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建成集主题酒店、旅游娱乐、高端住宅、商务中心于一体的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
依托广东海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平台,吸引海洋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优质企业入驻,全面推动海洋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南沙资讯科技园、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30多个粤港澳合作平台提供更国际化平台和渠道。
在产业配套服务方面,今年8月,街道出台《关于建设企业可感可知可及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健全五项制度机制,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营造多元保障的要素环境。
方案实施以来成效初显,港湾街道商会已入驻58个商会会员单位,协助企业对象各类奖项金额超300万元,通过定期招商推介会推动4A国家级景区运营公司、美国上市集团旗下的旅游服务公司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等共计30余个项目落户。
与此同时,街道重点引进与产业规划匹配的总部企业,构建完善的企业服务配套体系,以中交国际邮轮母港为核心,深化“邮轮+”模式,激活商贸服务新动能。以南沙湾片区为主阵地,全力打造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聚焦航运物流与海事服务相关产业,构建高效、便捷、宜居的港航生态圈。
在海的那头,人称“宇宙第一街”的深圳粤海街道,活跃着上千家高科技企业,GDP总量长期占据深圳南山区的半壁江山。
港湾街道拥有相似的“科创基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平台集聚,乘上自主创新的快车道,有望牵引南沙经济一路“起飞”。
策划/采写:南方+记者 吴冠霖
图片:刘伟 港湾街道
设计:钟冠婷实盘杠杆